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到底有什么深刻影响?

 

从中远海空飙升的利润和暴涨的股价就可见一斑。一年时间,股价涨了十倍,今年上半年利润370亿元,日赚2亿。

 

为什么海运这么赚钱?

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什么改变?

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规律?

有没有好的投资机会?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 

先说结论:

 

1、消费分配格局从休闲度假的体验性消费,向实物型消费的巨大转移;

2、消费需求和供给短缺造成的巨大的失衡,利润向供给企业快速倾斜;

3、物流环节阻滞带来的全行业成本的提升,纵向一体化企业优势巨大。

 

 

 

1

消费格局向实物消费转移

 

疫情的持续反复对于酒店、旅游、度假、演出等线下体验的巨大冲击无需赘言,直接,迅猛,惨烈。

 

2020年,酒店行业营收整体下跌超过50%,万豪净利润从12.7亿美元到亏损2.7亿美元,希尔顿净利润从8.9亿到亏损7.6亿。

 

国内最大的连锁酒店锦江集团总营收下降34.%,净利润1.1亿元,下降90%,是少有的没有亏损的。其他如华住、首旅如家等都产生大幅亏损。

 

10间房平时能招待8、9个客人,现在就来了3、4个,能不赔吗?

 

2021年预计全球酒店营收大幅回升33%,但是与2019年相比还是低了47%。而近期德尔塔病毒再次肆虐,又给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 

其他几个行业也莫不如此。

 

2020年全球游客减少10亿人次,降幅74%。中国演出市场规模下降56%,票房收入下降70%……

 

当然像身边的购物中心这种线下场景还是很容易恢复的。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图片来源:汇纳科技WINNER

 

那么问题来了,原来旅游度假这么大的一笔消费份额,跑到哪里去了?如果不能去远方,消费者又会去哪里消费?

 

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,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.9%,但网上零售额增长10.9%,其中实物商品增长14.8%,吃类、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.6%,5.8%和16.2%。

 

显然,宅家期间,吃点好的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安慰。也不出去见人,所以穿的不用买什么新的好的。

 

凯度消费报告显示,2020年全球快速消费品市场也呈现类似的情况:食品类增长11.4%,家庭护理产品增长9.8%,其中与清洁相关的增长16%。电商销售额更是增长45.5%,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线上购物,市场份额从4.9%提升至6.5%。当然与中国25%的电商份额还有很大的差距和空间。

 

因为疫情,那些原来本应该花在旅游、度假等“诗和远方”的钱,花在了日常生活的“柴米油盐”,实物消费获得了逆势增长,比如家具家电、健身器材、宠物经济等等。

 

实物消费的增长,谁会从中受益呢?当然是中国。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 

 

 

2

利润向供给企业快速倾斜

 

疫情发生后,各国的生产生活突然停滞,而且随着疫情的二次、三次扩散,让经济恢复更加困难。

 

为了应对疫情,各国都不得不采取最激烈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方案,从直升机上撒钱。

 

同样是补贴,欧美各国和中国采取了非常不同的方式。中国是在生产端,通过加大信贷支持、减税降费等措施,鼓励企业快速恢复生产;欧美各国是直接补助居民,发放消费券等,刺激消费。

 

由此带来一个对中国非常有利的结果,就是中国制造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。从过去我们求着别人来买,到现在欧美各国求着中国尽快生产。

 

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还是因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对于疫情的防控效果不同。

 

欧美各国没有吸取中国抗疫经验教训,在最初阶段听之任之,导致疫情快速失控。即便注射疫苗之后,又面临德尔塔病毒的二次蔓延,所以欧美各国病例不断,管控时松时严,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困难。

 

反观中国,最早控制住疫情,最早恢复生产。再加上中国本来就是世界第一工厂,当欧美各国居民手握大量现金无处消费的时候,放眼全球,只有中国能够源源不断的制造他们需要的商品。

 

一边是巨大的购买需求,一边是开足马力的生产能力,干柴遇到烈火,一定是爆燃。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 

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,中国的出口型企业迎来了一段难得的黄金期,做外贸的朋友接单接到手软。

 

2020年全球电脑出货量3亿台,同比增长13%。2021年上半年,中国家具及零件出口增长55.5%,电炒锅、面包机等出口增长63%、35%……

 

2021年前7月,中国出口总额11.66万亿,同比增长24.5%,比2019年同期增长23%。

 

看似中国企业赚的盆满钵满,但是这些利润并没有全部流入生产企业的腰包,有些企业甚至放慢了生产节奏,这是为什么呢?

 

因为有两大势力,直接从这个快速增长的蛋糕中划出了一大块,一个是物流,一个是原材料。

 

 

 

3

疫情使得全产业链成本飙升

 

受疫情持续反复的影响,全球多个港口出现拥堵;大量集装箱滞留港口,集装箱出口有去无回;现有海运能力有限,新船短时间内又难以快速投入市场。

 

需求巨大,供给短缺,周转速度降低,缺船、缺箱、缺人等多重因素叠加,导致国际海运价格飙升。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 

中美热门航线集装箱价格突破每标箱2万美元,直逼空运价格。即便如此,外贸企业也是一箱难求。

 

所以各航运企业进一步加征旺季附加费、港口拥堵费等各种费用,部分产品的单柜货值甚至与海运费持平。

 

不只是中远海控半年狂揽370亿人民币,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上半年入账91亿美元,创历史记录。台湾的两家航运公司,在过去的12个月里,股价分别上涨27倍和17倍。

 

一年顶十年。

 

普通人是看到了才相信,智者是见之未见,而愚者是即便发生也看不见。

 

真有洞见的人,买入航运公司的股票,即便吃不到十倍、二十倍,翻个几倍还是可能的。

 

但当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时候,机会可能早就过去了。

 

所以,现在不是建议大家继续追高航运股,即便疫情还在扩散,港口仍旧堵塞,运力仍旧紧张……因为,价格总有天花板,当运一船赔一船的时候,货主就不会再下单了。

 

所以,我们现在撇开航运,来谈一谈另一个影响全球财富再分配的主要因素——大宗商品。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 

投资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模型叫做“美林时钟”,描述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最好的投资品种。

 

从去年疫情到今年年初,由于全球货币大放水,所以大宗商品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。但这一次的上涨和以往的模式不太相同。

 

过去是因为经济繁荣,需求旺盛,从需求端传导至供给端,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。

 

这一次是因为疫情的突然冲击,各国先后采取封国、封边、封关等应急措施,货物限制和人员隔离等行为导致全球产业链遭受巨大冲击,供给失衡导致原材料相对短缺,再叠加货币超发的金融投机影响,大宗商品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。

 

但这段时间为何大宗商品偃旗息鼓,纷纷转头下跌呢?

 

因为全球生产能力恢复的本来就脆弱,原材料的快速上涨使得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,甚至有的出现了原材料比产品贵的情况。

 

比如年初纸浆快速上涨,出现纸浆比纸贵的倒挂现象,逼的很多中小造纸厂纷纷停产停机。厂家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快速收缩,所以纸浆价格又快速下跌。

 

即便如此,整体来说,这一波上涨,最上游的大宗商品都获益不少,利润也翻了好几倍。今年A股钢铁、煤炭、石油、化工、有色金属等传统周期型公司利润都翻倍增长,股价也难得的争相斗艳。

 

但也因为是疫情的极特殊影响,资本市场对于这些动辄利润翻好几倍的公司给的估值,却相对来说不夸张。毕竟,周期股不能按照利润历史高点来评估。

 

那么,问题来了。大宗商品和物流公司的利润可以持续吗?疫情还会持续多长时间?目前的财富再分配的结构调整中,是否蕴藏着新的投资机会?

 

 

4

未来推演

 

对于未来的三点猜测:

 

第一点:疫情难以短期结束,会常态化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 

以色列曾是群体免疫的全球实验室,是疫苗注射覆盖率最高的国家,也几乎是最早全面开放的国家。

 

但是随着新型德尔塔病毒来袭,以色列新增确诊病例再次大幅攀升,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,号称保护率最高的辉瑞mRNA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在持续减弱。

 

虽然疫苗在减少重症、死亡等方面还有积极作用,但是毕竟无法抵挡德尔塔病毒的攻击,更不用说病毒还会不会出现新的变种。

 

所以,人口只有900多万的以色列,已经有150万人打了第三针加强针。

 

其他疫苗注射较高的美国、英国等,也是因为德尔塔病毒使得病例再次大幅反弹。这么看,人类与新冠的斗争将会是一场持久战。

 

如果疫苗的防御力如此短暂,是不是疫苗注射也要周期化、常态化?

 

目前全球已经累计超过2亿人被确诊新冠,超过400万人(病死率2.1%)死于新冠。由于中国在防疫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,使得14亿中国人几乎都没有被传染。但其他国家的疫情趋势不容乐观,期望通过病毒自然传播实现群体免疫,代价太大,也不可能。

 

疫情的常态化会对以上讲到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持续产生影响。很多条件还不会改变,运力紧张,供求失衡,供应链脆弱不堪,很多企业遭受重创,但同时很多公司还会继续发疫情财。

 

这种发财不是发国难财那种不道德的行为,而是正常的经济规律。所以,疫苗、航运和之前的医疗物资一样,是这次财富大分配最大的受益者。

 

下一步就是那些所谓的周期股,是只赚这一年的钱,还是未来几年有持续的高毛利?这是决定这些公司股票价格的关键要素。在这一点如果想清楚了,判断对了,可能也是下一个大机会。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 

第二点,经济周转速度整体阻滞,全产业链成本高企。

 

现在的全球经济就像一个上了锈的机器一样,运转速度慢了下来。

 

这一点带来的根本影响是,全产业链的成本都会提升,产生通货膨胀。

 

原来全球一体化,产业链分工,资源高速流动,投资、生产、运输、销售等各环节流畅高效,经济整体繁荣。

 

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,链条从无数个地方开始断裂。

 

因为防控要求,人口的流动性减弱——出现病例,影响生产效率——码头出现病例,影响装卸效率——滞岗造成集装箱和航船拥堵,运送周期变长——周期变长使得总运量减少,运力不足使得航运价格飙升——物流成本高推高了大宗商品,大宗原材料暴涨推高了制造成本,高制造成本叠加高物流成本,最终只能由消费者买单——但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,很多企业入不敷出朝不保夕,消费者收入下滑导致总购买需求减弱……

 

仅以一个小小的“芯片”为例,因为疫情影响,全球缺“芯”潮日益加剧,大众、丰田、福特等大型汽车厂商掀起减产或者停产潮。而且,缺“芯”趋势已经从汽车开始向PC、手机等更大领域蔓延。

 

经济的阻滞带来了全产业链的高成本、低效率,世界经济可能会整体倒退十年。

 

即使不会大规模倒退,也是会呈现滞涨的结果,经济停滞、通货膨胀。

 

现在全球各国的通胀率都在持续升高,所以巴西、土耳其、俄罗斯、新西兰、韩国等国央行,已经迫不及待的加息应对。

 

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5.4%,创2008年8月以来新高。PPI价格同比增长7.8%,创有记录以来的最高。要知道,集装箱运价是在8月份突破2万美金的,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价格一定会传导到终端,到时候美联储将面临新增病例和通货膨胀的双高。

 

在这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,谁会成为赢家?

 

 

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再分配,谁是最大赢家?

 

第三点,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公司,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。

 

如果把全球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,每个国家是一个公司,那么这次因为疫情的财富大分配,收益最多的还是中国。

 

一是像中国这种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制造大国。

 

中国不但疫情控制得力,而且国内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,除了一些大宗商品和关键技术以外,我们的产业链最全最完成,不管上游赚钱还是下游赚钱,从中国整体来讲,都是把利润留在了中国。

 

二是像中国这种具备庞大独立市场的消费大国。

 

因为去不了远方,身边能够承载多少消费能力,就显得尤其重要。

 

也是因为疫情控制得力,中国国内的社会经济生活,与国外比,影响相对较小,国人的消费可以给产业发展和行业恢复提供强大动力。

 

美国即便新冠病例还在持续攀升,经济之所以快速恢复,也是受益于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强力支撑。

 

三是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公司。

 

当然不一定就是中国公司,但是毕竟大多数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公司恰恰是在中国。

 

比如某公司,掌握了全产业链的资源,即使某一个环节价格高涨,对于其没有任何影响,反而会增加其利润空间。

 

这样的公司,在其他竞争者扛不住倒下的时候,不但会收获大量的全产业链利润,还会借此机会抢占其他竞争者让出的市场份额,实现逆势增长。

 

当然,医疗物资、疫苗、航运,这些直接受益于疫情的公司就不用赘言了。

 

不管哪个机会,其实只要真正想清楚了,弄明白了,提前抓住一个机会,就足矣。

 

 

 

尾声

 

这篇文章是对疫情之下全球经济结构的一个宏观体察,结论是:

 

1、消费分配格局从休闲度假的体验性消费,向实物型消费的巨大转移;

2、消费需求和供给短缺造成的巨大的失衡,利润向供给企业快速倾斜;

3、物流环节阻滞带来的全行业成本的提升,纵向一体化企业优势巨大。

 

因为不能出去浪,所以把钱花在了自己身上,消费产品迎来了意外的新钱。

 

因为供给短缺,仍旧保持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制造企业将享受更多的大餐。

 

因为物流瓶颈,全行业成本都大幅提高,高通胀最终还要消费者买单。

 

经济周转速度变慢,对于经济的影响不是线性下降,将是指数级的下降。身处不同行业的人,必须对疫情常态化有长期斗争的准备。该转行转行,该坚持坚持,该冲锋要抓紧上。

 

套用狄更斯在《双城记》中的经典台词: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”。

 

这是一个VUCA时代,这是一个机会遍地的时代。

 

文章转载与公众号: 北山的人生算法

本站(自由幺幺@)文章来源自网络及用户投稿,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iyou11.com/19017.htmll;

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邮件联系 764969235@qq.com 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本站资源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资源原作者所有,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。

若作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,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,与本站无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