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业不用写、纸笔考试取消,补习班取缔,空出大把时间还禁止打游戏…

1

这几天,接连出了好些耐人寻味的新政策,好些都和教育有关。

 

但怎么说呢,分开一个个来看,感觉每个都有道理,但合起来看,就有些尴尬。

第一个,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,教育部新发文,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,其他年级,每个学期只能进行一次期末考试;初中阶段可以额外增加一次期中考试。

作业不用写、纸笔考试取消,补习班取缔,空出大把时间还禁止打游戏...

就是说,政策落实之后,这届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三,每学期的考试都不会超过两次。

好家伙,想想我们以前的各种周测、月考、模拟考,半学期不到,卷子已经堆成山。所以以后9年的考试次数,才比得上以前的1年吗?

这个政策有没有缺点,先按下不表,但对于孩子来说,肯定是值得高兴的,再结合之前各种禁止补习和超纲教学等等新政,可以看出,国家是真的有心想减负。

不过,减负了,就意味着孩子以后能够一门心思放松了吗?

 

也不见得。

几乎与此同时,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一个通知,明确规定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,网游公司仅可在周五、周六、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,否则将被处罚。

作业不用写、纸笔考试取消,补习班取缔,空出大把时间还禁止打游戏...

有一说一,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,我是非常赞同的,但连具体几点钟才能玩游戏都规定得死死的,就未免有些严苛了。

扪心自问,假如现在的你就是一个平时有玩游戏的孩子,突然间不但要实名制了,而且实名制之后每周只能玩3个小时了,甚至必须到了那个点才能玩,你们,有可能遵守吗?

我自认读书的时候也算是个好学生了,但这一点,恐怕我也做不到。

而且,这个规定结合上面减少考试的新政,就会形成一个悖论:孩子们不用被“鸡”了,多出了很多可以放松的时间,但是这些时间,又不能用来玩游戏,那么孩子们,应该做什么?

最理想的状态,当然是家长们带着孩子,参加很多有益的课外活动;或者孩子省心自觉,自己随便找个地方看书、画画,让家长安心生三胎,但是,这样的家长和孩子,又有多少呢?

虽然能看出,这些政策的动机都是“为你好”,但因为实在太缺乏可行性,导致了大家非但不买账,还有一种“谁信谁中招”的魔幻感。

所以现在问题来了:为什么这样明明想干好事的政策,出来的结果总是不如人意,最大的症结究竟在哪?

2

让我们先来看看“游戏只能玩3小时”新政的槽点。

第一,这个政策不但过分严厉,严厉到几乎100%会出现反弹,而且治标不治本,根本不可能解决孩子们沉迷的问题。

比如,没错,网游只能玩3小时,那单机游戏呢?官方说了3小时,孩子们真的就只能玩3小时游戏吗?

又比如,哪怕官方真的有办法,将所有游戏都列入“防沉迷”名单,那除游戏之外的其他娱乐方式呢?比如短视频和直播,它们对孩子造成的危害,并不比游戏少啊。

那么,到时是不是又会出现“未成年人每周只能看XX小时短视频/直播/动画片”的政策呢?

 

如果给所有“危险”的娱乐方式都加上紧箍咒,我们的网络环境,又会变得多别扭?

最后,就算真的将所有网络内容都加上限制,孩子们就真的能心无旁骛,如国家这个大家长期待的那般,一心学习,成为一个标准的好孩子了么?

根本不可能。

因为孩子沉迷游戏也好,其他什么都好,根本原因就不在这些内容本身,甚至不在孩子身上,而是他们的家长。

我们曾经写过很多文章来论证过,熊家长才是教育问题的万恶之源,大家也可以回想一下,小的时候,谁没背着父母玩过游戏,但这么多年过去,谁又真的会因为游戏而废掉了?

因为正常的家长,就算没有政策,也会对孩子加以限制,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对各种教育理念了如指掌,但朴素的情感和责任感肯定是有的。

怎么样的父母,才会让孩子陷入沉迷不能自拔?就是那些总是说“工作忙”、“带娃辛苦”,借口对教育问题放任不管的父母。

我也曾见过类似的情况,孩子只有两三岁,一哭闹,父母就把手机扔给他们,等到孩子不哭了,父母就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新型带娃方法,对亲戚朋友大肆炫耀。

所以,政策对游戏公司和孩子下手,一个劲儿“防沉迷”,能解决实际问题么?不能,不负责任的父母,自然有他们的方法来逃避责任。

 

不是说政策不许玩网游了,父母就突然洗心革面,知道怎么做个好父母了,孩子也不会一夜之间就想好好学习了。

说不定,这些家长为了更“省心”,还会故意用自己的身份注册账号,让孩子绕过未成年人模式呢,不然这么多孩子偷充钱,父母反而转头告游戏公司的新闻,大家以为是怎么来的?

与其变着法子对游戏下手,还不如思考一下,怎么惩治这些熊家长,比如一旦发现家长违反规定了,就要如何罚他们,比如以家长名义偷充的钱坚决不退,还要将家长纳入征信、撤销他们的优生优育补贴等等。

或者干脆承认,家庭与家庭之间,本就是有差距的,不负责任的父母,自然也要承担不负责任的恶果,孩子沉迷,很多时候都是父母自由意志的选择。

 

只要游戏公司在实名制方面做到位了,也没有刻意引诱未成年人沉迷,那么国家就没有必要在游戏时间上管得那么宽了。

也能看出,这类政策的最大问题在于:治标不治本,大方面不解决,小方面管太宽,最后问题没解决,大众的怨气倒是出来了。

3

现在,让我们以上面的结论,再来看看那个“义务教育阶段不准多考试”的政策,发现症结简直如出一辙。

为了推进“教育公平”,最近教育部真的是拼了,出了很多颠覆性的政策,不但不允许多考试,还规定了考试成绩不排名、不公布,更不能根据成绩来还学生安排重点班和座位。

本意是减负,但当这些细节全都出炉之后,大家不但没有开心,反而纷纷提出了质疑,整体论调是“好学生倒霉”、“埋没了好学生的能力”。

作业不用写、纸笔考试取消,补习班取缔,空出大把时间还禁止打游戏...

为什么网友比国家还急,难道大家天生就喜欢卷,就见不得好学生也轻松一点吗?

并不是的,而是因为教育焦虑的根本原因——高考,根本没有被改变。

孩子们从小就卷,周测月考接连不断,放学气都没喘匀,就被送去补习班,不是自愿的,因为高考这座独木桥,它就这么的残酷,差一分就能改变命运,考得不好,就没有前途。

在这种大环境没有被改变的前提下,国家说减负,还动用了大量政策来强制规定学生不考试、不排名、不分重点班,造成的结果就是,孩子是开心了,但是学习效果完全无法量化,一到中考,个个像开盲盒那么刺激,一不小心就真落地成盒。

内卷的问题,不一定能被解决,只是更隐蔽,成本也更高了。

 

有钱有文化的家长,可以早早为孩子铺路请私教;没钱有文化的家长,只能干着急,偶尔辅导一下,其余大部分时候指望孩子自觉;

啥都没有的家长,那就名正言顺躺平了,手机扔过去,孩子变成怎样,那就顺其自然吧。

如是操作个十年八年,阶层固化更严重了,寒门学子的天赋、努力,在天生的资源缺失面前,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,中国的教育就会变成西方的那套“精英教育”,有钱你才能变成精英。

这,就是减负和素质教育想要的结果吗?

给孩子减负我赞成,但在其他环节没有跟上来之前,草率的减负,只能以普通学生的前途为代价,所以这些新政,说实话我不敢认同。

如果真的想为孩子好,要促进真正的公平,就应该对高考这种“一场考试定生死”的模式进行改革,可以将其他考核方式列入高考的考量范围。

而除了不准多考试、不准排名、不准补习、不准玩游戏之外,也应该告诉家长和孩子,可以做些什么。

比如,既然现在孩子们时间多了,那就在图书馆、博物馆、体育馆、文化中心等地方多增设课外活动,让家长孩子都参与进来,然后给孩子们算学分;

再不济,也可以在上述地方投放些活动室、自习室,再请些看护员、志愿者监督秩序,让孩子周末有个去处,不然孩子们学习也不能学,游戏也不能玩,又要他们干什么呢?

总而言之,素质教育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,不是随便出一两个禁令,问题就迎刃而解的。

 

如果没有决心解决根本问题,其他方面就算再用力过猛,效果也是白搭,反而会越弄越糟而已。

我倒是想知道,这些新政策落地之后,会有多少人是照足来做的,孩子既不用做作业、考试,又不用补习,空出一大把时间,还不能玩游戏。

 

那就让孩子……自觉看书?

反正当年我没做到,你们呢?

作业不用写、纸笔考试取消,补习班取缔,空出大把时间还禁止打游戏...

文章转载与公众号: 毒鸡汤

本站(自由幺幺@)文章来源自网络及用户投稿,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iyou11.com/19291.htmll;

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邮件联系 764969235@qq.com 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本站资源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资源原作者所有,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。

若作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,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,与本站无关。